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书法汉代盛行什么?
  2. 为什么说汉代讲究书法艺术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风尚?
  3. 从书法史来说为什么汉代是一个独立的时代,而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并列的时代?

中国书法汉代盛行什么?

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主要载体。

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应用文字之一,东汉以后才逐渐被隶书取代,但在许多特殊的重要场合仍然被使用着,因而两汉对小篆书来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期。其书迹遗存主要有:碑刻、碑额、铜器铭文、砖文和瓦当、墨迹等。

为什么说汉代讲究书法艺术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风尚?

首先说来,字是为了承载信息便于交流的,而随着书写过程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两汉时期,西汉隶书以其书写的便利性逐渐淘汰了秦国的小篆,成为当时主流的书写方式。直到东汉,书法艺术呈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隶书已经形体娴熟,并出现了破体的隶变,逐渐发展成为章草。行书、草书等形式也开始出现萌芽状态,为后世书法的最终成型,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汉代书法之所以呈现这样书体风格多样,表现形式的琳琅满目,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与当时碑碣云起有极大的关系,有碑颂、碑记、又有墓碑,用以纪事颂德。既有官方的《乙瑛碑》《礼器碑》也有记载官员政绩的《张迁碑》《鲜于璜》《石门颂》等,这些极大影响民间,汉代人们尊崇“侍死如侍生”的理念,为逝者立碑成为当时的风气,这对书法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有就是汉代官学的设立,就是官方的学校,中央办的如“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等;地方办“郡国学”“校”,“庠”、“序”等学校。这些学院的建立为书法发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纸张的发明。纸张的出现,不仅存放携带方便,制造成本更加低廉,使得寒门子弟学习门槛也大大降低,这也为书法的传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以上原因,汉代讲究书法艺术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风尚,是***、民间以及造纸技术发展合力促成的局面。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一直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精神寄托也是作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一直被世人所追捧并得以延续。汉代之前,一直战乱纷飞,朝代的更替频繁,所以尚武之风略占上风。到了汉代统治400余年,太平盛世之时,文人得以重用,所以书画就被当时之人所推崇,继而书法越来越考究,书法风尚得以盛行。


在东汉已经具备了我们见到的所有书体。一个是因为这一时期纸的发明完成。书写在纸上可以反复进行艺术创造和琢磨。再者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书法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渐的脱离了写字的基本概念,形成为一门行为艺术。

从书法史来说为什么汉代是一个独立的时代,而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并列的时代?

1、中国书法史经历了一个肇始、形成、发展、成熟、鼎盛的漫长发展过程,从商朝中晚期的甲骨文到战国时期的六国文字及秦统一六国规范文字,统一使用小篆,这使书写规范成为可能,甚至是一种要求,小篆书写有了标准,书法也由此成为现实。同时,在秦颁布小篆之时,民间已经流行篆书的变形“隶书”,这也为书法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2、汉代与历史上的朝代不同,它在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同时,在文字上没有沿袭秦代小篆之路,而是借鉴秦代的变形“隶书”,并对其进行了完善改造,使其成为汉代最通行的书法字体,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相对独立的汉朝“隶书”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并列的时代。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全国***,对书法没有严格的书体规范,这就为书法变体创造了条件。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隶书的存在,还有楷书的创新使用发展,有行书、草书、魏体等具有较大影响的书体形式,它们对文化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个书法革新最活跃的历史时期,也是书法成就最高的时代 ,对后来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书法历史的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